塑化剂有哪些?
一、什么是塑化剂?
塑化剂又称增塑剂,是添加到塑料中的高分子助剂,能像 “软化剂” 一样让硬脆的塑料变得柔韧易塑形,广泛用于 100 多种材料的生产中。它们通过插入聚合物分子链间削弱作用力,降低塑料硬度与结晶度,越是柔软的塑料制品,塑化剂含量可能越高。
二、常见塑化剂种类大盘点
1. 邻苯二甲酸酯类(PAEs):风险最高的 “主力军”
占全球塑化剂产量的 80%,是最常见也最受关注的类别,已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。
DEHP(邻苯二甲酸二 2 - 乙基己基酯):PVC 制品核心塑化剂,多见于保鲜膜、塑料玩具、输液管,高温下易释放,可能导致肝脏损伤与生殖系统异常。
DBP(邻苯二甲酸二丁酯):常存在于指甲油、塑料餐具中,会干扰内分泌,儿童接触风险尤高。
DEP(邻苯二甲酸二乙酯):作为香精溶剂添加到香水、发胶中,可通过皮肤吸收。
2. 己二酸酯类:
食品包装的 “潜伏者”
以 DEHA 为代表,主要用于食品包装材料,虽毒性低于 PAEs,但油脂类食品易将其溶解迁移,增加摄入风险。
3. 相对安全的替代型塑化剂
柠檬酸酯类(如 ATBC):被视为低毒替代品,常用于儿童用品与食品接触材料。中环氧大豆油(ESBO):多用于 PVC 食品包装,稳定性较强,迁移风险较低。
三、生活中如何避开塑化剂陷阱?
看标识避风险:认准塑料回收标志,3 号(PVC)、7 号(其他)风险高,2 号(HDPE)、4 号(LDPE)、5 号(PP)相对安全。
拒用高危场景:别用 PVC 保鲜膜包高温食物,避免微波加热塑料容器,油脂类食品选玻璃或铝箔包装。
优先天然材质:儿童用品选木制、硅胶材质,化妆品认准 “无邻苯二甲酸酯” 标识,家居少用 PVC 地板与窗帘。
塑化剂虽无处不在,但通过科学选择与使用习惯调整,就能显著降低暴露风险。尤其要守护老人、儿童和孕妇,从远离高危塑料制品开始筑牢健康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