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S
CONTACT US
山东隆汇化工有限公司
电话:0531-88613858
0531-88963858
业务一部:杨超英 15650029898
业务二部:刘 梅 15562516958
业务三部:王经理 15562518633
采 购 部:张经理 15562518559
公司邮箱:sales@longhuichem.cn
QQ号:810853578 3594585042
销售部: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小清河北路8888号滨河商务中心C栋
厂址:山东省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园
当前位置: 首页>防锈剂的主要成分解析
新闻中心
防锈剂作为金属防护领域的关键材料,其防锈效果的实现依赖于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。根据功能差异,防锈剂的主要成分可分为基础载体成分、核心防锈成分和辅助功能成分三大类,各类成分各司其职,共同构建起金属表面的防护屏障。
一、基础载体成分
基础载体是防锈剂中占比最大的组分,主要作用是溶解、分散其他功能成分,并为防锈成分提供附着与铺展的介质,确保其均匀覆盖金属表面。
1. 溶剂类载体
矿物油:最常用的载体,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溶解性,能承载防锈剂有效成分在金属表面形成油膜,隔绝空气和水分。
合成溶剂:如乙醇、异丙醇、乙二醇醚等,常用于水基或半水基防锈剂,可提高成分的分散性和渗透性,部分还能增强防锈膜的附着力。
2. 水性载体
以去离子水为主要载体,广泛应用于环保型水基防锈剂中。水性载体需搭配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,以解决防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,同时保证防锈液的稳定性。
二、核心防锈成分
这是防锈剂发挥防护作用的关键,通过化学吸附、钝化反应或形成保护膜等机制,阻止金属与腐蚀介质接触,是决定防锈性能的核心部分。
1. 有机类防锈成分
羧酸及其盐类:如石油磺酸盐、环烷酸盐、脂肪酸盐等,具有良好的油溶性和吸附性,能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,隔绝氧气和水分,适用于油基防锈剂。
有机胺类:如脂肪胺、乙醇胺、咪唑啉等,兼具碱性和吸附性,可与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反应,形成稳定的保护膜,同时能中和少量酸性腐蚀介质,常用于水基和油基防锈剂。
杂环化合物:如苯并三氮唑(BTA)、甲基苯并三氮唑(MBT)、巯基苯并噻唑(MBT)等,对铜、铁等金属具有特效防锈作用,能通过化学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螯合膜,抑制金属的阳极溶解,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、电子元件的防锈。
2. 无机类防锈成分
磷酸盐类:如磷酸二氢锌、磷酸氢二钠等,通过与金属表面发生钝化反应,形成一层致密的磷酸盐钝化膜,膜层附着力强、耐腐蚀性好,是水基防锈剂的常用成分。
亚硝酸盐类:如亚硝酸钠、亚硝酸钾等,具有强氧化性,能快速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,实现短期高效防锈,但由于其毒性和环保问题,应用逐渐受到限制。
硼酸盐类:如硼酸钠、硼酸等,具有低毒性、环保的特点,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,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,同时兼具缓冲 pH 值的作用,常用于环保型水基防锈剂。
硅酸盐类:如硅酸钠(水玻璃),能在金属表面形成凝胶状保护膜,隔绝腐蚀介质,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,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金属防锈。
三、辅助功能成分
这类成分不直接参与防锈核心反应,但能优化防锈剂的使用性能、稳定性和适用范围,是防锈剂配方中不可或缺的补充。
1. 表面活性剂
分为阴离子型、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,主要作用是降低防锈剂的表面张力,提高其在金属表面的润湿性和铺展性,确保防锈成分均匀覆盖金属表面,尤其适用于水基防锈剂。
2. 分散剂
如聚乙二醇、聚丙烯酸钠等,能防止防锈成分在载体中沉淀、分层,提高防锈剂的储存稳定性,保证其长期使用效果不变。
3. 消泡剂
如有机硅类、聚醚类化合物,用于消除防锈剂在制备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泡,避免气泡影响防锈膜的连续性和致密性。
4. 稳定剂
如抗氧剂、金属离子螯合剂等,能防止防锈剂中的成分氧化变质,或避免金属离子影响防锈剂的稳定性,延长防锈剂的保质期。
5. 润滑与助膜成分
如甘油、聚醚等,可增强防锈膜的润滑性,减少金属表面的摩擦损伤,同时能改善防锈膜的柔韧性和附着力,避免膜层开裂、脱落。
结语
防锈剂的成分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,基础载体为功能成分提供支撑,核心防锈成分决定防护效果,辅助成分优化整体性能。不同类型的防锈剂(油基、水基、气相等)在成分搭配上各有侧重,例如油基防锈剂以矿物油为载体,搭配有机羧酸盐和胺类成分;水基防锈剂以水为载体,重点采用磷酸盐、硼酸盐等无机成分和水溶性有机胺;气相防锈剂则以挥发性有机胺、杂环化合物为核心。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,低毒、环保型成分(如硼酸盐、杂环化合物、水性载体)的应用比例正逐步提升,推动防锈剂向高效、绿色的方向发展。
下一条: 消泡剂磷酸三丁酯(TBP)使用指南
山东隆汇化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(C)2023 网络支持 中国化工网 全球化工网 生意宝 著作权声明 网站管理 大宗品 企业邮局 鲁ICP备12009166号-5





